形容棍术打得好的词(17个)(形容棍棒练的好的成语)

xxmadmin 2024-04-12 09:00:54

形容棍术打得好的词(形容棍棒练的好的成语)(17个))

形容棍术打得好的词(形容棍棒练的好的成语):一掴一掌血,一棍子打死,一棒一条痕,使枪弄棒,十拷九棒,大喝一声,夹枪带棍,就棍打腿,当头一棒,当头棒喝,拿刀动杖,拿刀弄杖,持刀执棍,舞枪弄棒,舞棍弄棒,蛟龙戏水,折笄之杖。

1、一掴一掌血  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释义: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2、一棍子打死  yī gùn zi dǎ sǐ

释义: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3、一棒一条痕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释义:一棒一条痕  比喻做事扎实。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4、使枪弄棒  shǐ qiāng nòng bàng

释义:使枪弄棒  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  

5、十拷九棒  shí kǎo jiǔ bàng

释义:十拷九棒  谓严刑拷打。

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待要你十拷九棒,万死千生,打杀这个射粮军,哥也,你可甚么那得甚福。”  

6、大喝一声  dà hè yī shēng

释义:大喝一声  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7、夹枪带棍  jiā qiāng dài gùn

释义:夹枪带棍  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久是个甚么主意?”  

8、就棍打腿  jiù gùn dǎ tuǐ

释义:就棍打腿  比喻乘便或顺势行事。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9、当头一棒  dāng tóu yī bàng

释义:当头一棒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10、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释义: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11、拿刀动杖  ná dāo dòng zhàng

释义:拿刀动杖  泛指动武。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12、拿刀弄杖  ná dāo nòng zhàng

释义:拿刀弄杖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13、持刀执棍  chí dāo zhí gùn

释义:持刀执棍  拿着刀枪棍棒准备打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14、舞枪弄棒  wǔ qiāng nòng bàng

释义:舞枪弄棒  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试看全伙里舞枪弄棒的书生,犹胜满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15、舞棍弄棒  wǔ gùn nòng bàng

释义:舞棍弄棒  挥舞着棍棒,高压统治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人民都成了反革命,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在人民头上舞棍弄棒……”  

16、蛟龙戏水  jiāo lóng xì shuǐ

释义: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17、折笄之杖  zhé jī zhī zhàng

释义:折笄之杖  笄:簪子。折断簪子的棍棒。比喻对晚辈进行严厉的教训。

出处:《国语·晋语五》:"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