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仁义的词语(35个)(形容仁义的四字成语)

xxmadmin 2024-04-06 12:00:43

表示仁义的词语(形容仁义的四字成语)(35个))

表示仁义的词语(形容仁义的四字成语):不仁不义,不言而喻,东征西怨,为民除害,仁义之师,仁义道德,仁至义尽,假仁假义,入主出奴,出奴入主,口是心非,含仁怀义,急公好义,息黥补劓,改过自新,晬面盎背,本来面目,槌仁提义,毫无疑义,沐仁浴义,睟面盎背,积德累仁,窃钩盗国,绝仁弃义,膏粱文绣,言行不一,诗书发冢,诗礼发冢,豪侠尚义,蹈仁履义,重义轻财,仁义礼智,令闻广誉,由此观之,遥荡恣睢。

1、不仁不义  bù rén bù yì

释义:不仁不义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2、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

释义:不言而喻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东征西怨  dōng zhēng xī yuàn

释义: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4、为民除害  wèi mín chú hài

释义:为民除害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5、仁义之师  rén yì zhī shī

释义: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6、仁义道德  rén yì dào dé

释义: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7、仁至义尽  rén zhì yì jìn

释义:仁至义尽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8、假仁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假仁假义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9、入主出奴  rù zhǔ chū nú

释义:入主出奴  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

出处:唐 韩愈《原道》:“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10、出奴入主  chū nú rù zhǔ

释义:出奴入主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出处: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11、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2、含仁怀义  hán rén huái yì

释义:含仁怀义  谓有仁义之德。

出处: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13、急公好义  jí gōng hào yì

释义:急公好义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14、息黥补劓  xī qíng bǔ yì

释义:息黥补劓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成玄英疏:“我虽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15、改过自新  gǎi guò zì xīn

释义:改过自新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16、晬面盎背  chén miàn àng bèi

释义:晬面盎背  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7、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释义:本来面目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出处: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18、槌仁提义  chuí rén tí yì

释义:槌仁提义  抛弃仁义。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周方槌仁提义,废礼绝乐,欲以一人私臆,扫百代名教而空之。”  

19、毫无疑义  háo wú yí yì

释义:毫无疑义  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20、沐仁浴义  mù rén yù yì

释义:沐仁浴义  谓受仁义的熏陶。

出处: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21、睟面盎背  suì miàn àng bèi

释义:睟面盎背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出处:《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22、积德累仁  jī dé lěi rén

释义: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23、窃钩盗国  qiè gōu dào guó

释义:窃钩盗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出处: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24、绝仁弃义  jué rén qì yì

释义: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25、膏粱文绣  gāo liáng wén xiù

释义:膏粱文绣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出处:语本《孟子 ·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26、言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言行不一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27、诗书发冢  shī shū fà zhǒng

释义: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28、诗礼发冢  shī lǐ fā zhǒng

释义:诗礼发冢  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29、豪侠尚义  háo xiá shàng yì

释义:豪侠尚义  尚:崇尚。为人豪爽勇敢,崇尚义气

出处: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八章:“于同学中物识郑士良号弼臣者,其为人豪侠尚义。”  

30、蹈仁履义  dǎo rén lǚ yì

释义: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31、重义轻财  zhòng yì qīng cái

释义:重义轻财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32、仁义礼智  rén yì lǐ zhì

释义:仁义礼智  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33、令闻广誉  lìng wén guǎng yù

释义:令闻广誉  令:美、善;闻:名声。美好的名声,很大的荣誉。

出处:《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34、由此观之  you ci guan zhi

释义:由此观之  由此看来,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

35、遥荡恣睢  yáo dàng zì suī

释义:遥荡恣睢  遥荡:任心纵散;恣睢:放任无拘束。指性情不受拘束,任心放荡。

出处:《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