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抵抗的词语(32个)(形容抵抗抵御的成语)

xxmadmin 2024-04-04 12:00:58

表示抵抗的词语(形容抵抗抵御的成语)(32个))

表示抵抗的词语(形容抵抗抵御的成语):长矢射天狼,万人之敌,克敌制胜,决一死战,哀兵必胜,困兽犹斗,如入无人之境,宁死不屈,延颈就缚,引颈受戮,想方设法,折冲千里,断头将军,无人之境,束手受戮,束手就擒,束手就禽,束手就缚,束身就缚,水来土掩,焚舟破釜,穷鼠啮狸,肉袒面缚,背水一战,苟安一隅,负隅依阻,负隅顽抗,面缚舆榇,一力拒守,节节胜利,御侮折冲,九攻九距。

1、长矢射天狼  cháng shǐ shè tiān láng

释义:长矢射天狼  矢:箭;天狼:星座名,代指侵略边境的人。比喻抵抗侵略者。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2、万人之敌  wàn rén zhī dí

释义: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3、克敌制胜  kè dí zhì shèng

释义:克敌制胜  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4、决一死战  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决一死战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5、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释义:哀兵必胜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6、困兽犹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释义:困兽犹斗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7、如入无人之境  rú rù wú rén zhī jìng

释义:如入无人之境  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出处:《旧五代史 汉书 杜重威传》:“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8、宁死不屈  nìng sǐ bù qū

释义:宁死不屈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9、延颈就缚  yán jǐng jiù fù

释义:延颈就缚  延:伸;就:接受;缚:捆绑。伸出脖子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10、引颈受戮  yǐn jǐng shòu lù

释义:引颈受戮  引:伸长;拉长;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11、想方设法  xiǎng fāng shè fǎ

释义:想方设法  尽量想办法。

出处: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12、折冲千里  zhé chōng qiān lǐ

释义:折冲千里  冲:古代战车;折冲:摧毁敌方的战车,指抵御敌人。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判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13、断头将军  duàn tóu jiāng jūn

释义:断头将军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14、无人之境  wú rén zhī jìng

释义:无人之境  境:地方。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出处:宋 杨万里《国势中》:“不茸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15、束手受戮  shù shǒu shòu lù

释义:束手受戮  束:捆绑;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受戮。”  

16、束手就擒  shù shǒu jiù qín

释义:束手就擒  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17、束手就禽  shù shǒu jiù qín

释义:束手就禽  见“束手就擒”。

出处: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18、束手就缚  shù shǒu jiù fù

释义:束手就缚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19、束身就缚  shù shēn jiù fù

释义:束身就缚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出处:《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20、水来土掩  shuǐ lái tǔ yǎn

释义:水来土掩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21、焚舟破釜  fén zhōu pò fǔ

释义:焚舟破釜  釜:古代用的锅。烧掉船只打破锅。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

出处:南朝·颜竣《为世祖檄京邑》:“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22、穷鼠啮狸  qióng shǔ niè lí

释义:穷鼠啮狸  啮:咬;狸:狸猫。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23、肉袒面缚  ròu tǎn miàn fù

释义:肉袒面缚  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24、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背水一战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25、苟安一隅  gǒu ān yī yú

释义:苟安一隅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26、负隅依阻  fù yú yī zǔ

释义:负隅依阻  负:依仗;隅:同“嵎”,角落或山势弯曲险要之处。凭恃地势的险阻,进行抵抗或固守

出处: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27、负隅顽抗  fù yú wán kàng

释义:负隅顽抗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28、面缚舆榇  miàn fù yú chèn

释义:面缚舆榇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29、一力拒守  yī lì jù shǒu

释义:一力拒守  一力:尽全力。竭力抵御敌人,固守阵地。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平话》:"昼夜攻打甚急,存审一力拒守。"  

30、节节胜利  jié jié shèng lì

释义:节节胜利  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31、御侮折冲  yù wǔ zhé chōng

释义:御侮折冲  折冲:指抵御敌人。指抗拒敌人的进攻。

出处:《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  

32、九攻九距  jiǔ gōng jiǔ jù

释义:九攻九距  九:泛指多次;距:通“拒”,抵抗。形容攻守征战非常激烈。

出处:《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