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的词语(40个)(形容留下的东西的成语)

xxmadmin 2024-04-02 12:00:42

留下来的词语(形容留下的东西的成语)(40个))

留下来的词语(形容留下的东西的成语):斧凿痕迹,不留余地,不留痕迹,东西南北,借书留真,典章文物,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坏人坏事,处静息迹,存而不议,存而不论,孤儿寡母,孤子寡妇,慈眉善目,改过自新,放虎遗患,放鱼入海,放龙入海,残膏剩馥,残茶剩饭,流风遗烈,百不一存,百无一存,睹物怀人,睹物思人,草蛇灰线,荡然无存,覆车继轨,连汤带水,风俗习惯,飞鸿踏雪,飞鸿雪爪,高曾规矩,鸿泥雪爪,鸿爪春泥,鸿爪留泥,鸿爪雪泥,除疾遗类,不落言筌。

1、斧凿痕迹  fǔ záo hén jì

释义:斧凿痕迹  斧:斧头;凿:凿子;痕:痕迹。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不自然。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宋·朱弁《曲洧旧闻》:"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  

2、不留余地  bù liú yú dì

释义:不留余地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3、不留痕迹  bù liú hén jì

释义:不留痕迹  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出处: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4、东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释义:东西南北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5、借书留真  jiè shū liú zhēn

释义: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6、典章文物  diǎn zhāng wén wù

释义: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7、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释义: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8、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释义: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9、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10、处静息迹  chǔ jìng xī jì

释义:处静息迹  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11、存而不议  cún ér bù yì

释义: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出处: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12、存而不论  cún ér bù lùn

释义:存而不论  存:保留;论:讨论。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

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13、孤儿寡母  gū ér guǎ mù

释义:孤儿寡母  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出处:《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14、孤子寡妇  gū zǐ guǎ fù

释义:孤子寡妇  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堂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15、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释义: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16、改过自新  gǎi guò zì xīn

释义:改过自新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17、放虎遗患  fàng hǔ yí huàn

释义: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出处: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18、放鱼入海  fàng yú rù hǎi

释义:放鱼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19、放龙入海  fàng lóng rù hǎi

释义: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20、残膏剩馥  cán gāo shèng fù

释义:残膏剩馥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出处:《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21、残茶剩饭  cán chá shèng fàn

释义: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出处:元 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甚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22、流风遗烈  liú fēng yí liè

释义:流风遗烈  流风:遗风;烈:功绩,功业。指前辈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功业

出处:宋·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叙》:“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23、百不一存  bǎi bù yī cún

释义: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出处: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24、百无一存  bǎi wú yī cún

释义:百无一存  存:存在。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指丧失殆尽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一存。”  

25、睹物怀人  dǔ wù huái rén

释义:睹物怀人  睹:看见;怀:想念。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形容深切的怀念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忆女》:“睹物怀人,人去物华销尽,道的个仙果难成、名花易殒。”  

26、睹物思人  dǔ wù sī rén

释义:睹物思人  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出处: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27、草蛇灰线  cǎo shé huī xiàn

释义: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出处:《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28、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释义:荡然无存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出处: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29、覆车继轨  fù chē jì guǐ

释义:覆车继轨  覆:翻,倾覆;轨:车辙。前面车翻了,后面的车依然照辙行驶。比喻继续按照错误判断行事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30、连汤带水  lián tāng dài shuǐ

释义:连汤带水  比喻全部,无遗留。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31、风俗习惯  fēng sú xí guàn

释义:风俗习惯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32、飞鸿踏雪  fēi hóng tà xuě

释义:飞鸿踏雪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33、飞鸿雪爪  fēi hóng xuě zhǎo

释义:飞鸿雪爪  见“飞鸿印雪”。

出处: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  

34、高曾规矩  gāo zēng guī jǔ

释义:高曾规矩  高曾:祖先;规矩:规则,礼法。指祖先的成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35、鸿泥雪爪  hóng ní xuě zhǎo

释义:鸿泥雪爪  见“鸿爪雪泥”。

出处:《筱园诗话》卷四引清·吴牧驺《题吴和甫学使纪游图》诗:“使君蒿目意不愉,遣兴忽写卧游图。鸿泥雪爪无处无,一一俱请丹青摹。”  

36、鸿爪春泥  hóng zhǎo chūn ní

释义:鸿爪春泥  同“鸿爪雪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苕生乃寄余诗云:‘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37、鸿爪留泥  hóng zhǎo liú ní

释义:鸿爪留泥  同“鸿爪雪泥”。

出处: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余寓居此巷。”  

38、鸿爪雪泥  hóng zhǎo xuě ní

释义:鸿爪雪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出处: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  

39、除疾遗类  chú jí yí lèi

释义:除疾遗类  治病却留下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患。

出处:《左传·哀公十一年》:"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  

40、不落言筌  bù luò yuán quán

释义:不落言筌  言筌: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