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咬文嚼字的贬义词(16个)(形容说话咬文嚼字的成语)

xxmadmin 2024-04-01 06:02:29

形容咬文嚼字的贬义词(形容说话咬文嚼字的成语)(16个))

形容咬文嚼字的贬义词(形容说话咬文嚼字的成语):一字一句,一字不苟,之乎者也,半文不白,反复推敲,咬文啮字,咬文嚼字,嚼字咬文,字斟句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深恶痛嫉,索然无味,者也之乎,自鸣得意,锱铢必较。

1、一字一句  yī zì yī jù

释义:一字一句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出处: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2、一字不苟  yī zì bù gǒu

释义:一字不苟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3、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释义:之乎者也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出处: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4、半文不白  bàn wén bù bái

释义:半文不白  见“半文半白”。

出处: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5、反复推敲  fǎn fù tuī qiāo

释义:反复推敲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6、咬文啮字  yǎo wén niè zì

释义:咬文啮字  见“咬文嚼字”。

出处:胡适《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7、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咬文嚼字  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出处:元 乔吉《小桃红 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8、嚼字咬文  jiáo zì yǎo wén

释义:嚼字咬文  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出处: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9、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释义:字斟句酌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10、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释义:学富五车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1、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12、深恶痛嫉  shēn è tòng jí

释义:深恶痛嫉  见“深恶痛绝”。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揭开了‘以华制华’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嫉,莫非真是太伤了此辈的心么?”  

13、索然无味  suǒ rán wú wèi

释义: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14、者也之乎  zhě yě zhī hū

释义:者也之乎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15、自鸣得意  zì míng dé yì

释义: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16、锱铢必较  zī zhū bì jiào

释义:锱铢必较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出处:《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