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恐怖可怕的词语(40个)(形容社会恐怖的成语)

xxmadmin 2024-03-25 15:00:05

形容恐怖可怕的词语(形容社会恐怖的成语)(40个))

形容恐怖可怕的词语(形容社会恐怖的成语):吊胆提心,大惊失色,寒心酸鼻,寒毛卓竖,怛然失色,惶恐不安,惶惶不安,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汗不敢出,汗出洽背,汗出浃背,汗洽股栗,汗流夹背,汗流洽背,汗流浃背,白色恐怖,胆丧魂惊,胆丧魂消,胆战心寒,胆战心慌,胆战心摇,胆裂魂飞,触目惊心,诚惶诚恐,风声鹤唳,风起云涌,风雨交加,风雨如晦,骇人听闻,骇人闻听,骨寒毛竖,骨软筋麻,魂不附体,魂耗魄丧,魂飘神荡,魂飞胆丧,魂飞胆破,魂飞胆颤。

1、吊胆提心  diào dǎn tí xīn

释义: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2、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3、寒心酸鼻  hán xīn suān bí

释义:寒心酸鼻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出处: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4、寒毛卓竖  hán máo zhuó shù

释义: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5、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

释义:怛然失色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

出处: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6、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7、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

释义: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8、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担惊受怕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9、担惊受恐  dān jīng shòu kǒng

释义:担惊受恐  见“担惊忍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10、担惊忍怕  dān jīng rěn pà

释义: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11、汗不敢出  hàn bù gǎn chū

释义: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汗出洽背  hàn chū qià bèi

释义:汗出洽背  同“汗流浃背”。

出处:《汉书·王陵传》:“[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13、汗出浃背  hàn chū jiā bèi

释义:汗出浃背  同“汗流浃背”。

出处: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14、汗洽股栗  hàn qià gǔ lì

释义:汗洽股栗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出处:宋 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15、汗流夹背  hàn liú jiā bèi

释义:汗流夹背  同“汗流浃背”。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夹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  

16、汗流洽背  hàn liú qià bèi

释义:汗流洽背  同“汗流浃背”。

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17、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释义:汗流浃背  浃:湿透。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18、白色恐怖  bái sè kǒng bù

释义:白色恐怖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19、胆丧魂惊  dǎn sàng hún jīng

释义:胆丧魂惊  同“胆裂魂飞”。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20、胆丧魂消  dǎn sàng hún xiāo

释义:胆丧魂消  同“胆裂魂飞”。

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21、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

释义: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22、胆战心慌  dǎn zhàn xīn huāng

释义:胆战心慌  同“胆战心惊”。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23、胆战心摇  dǎn zhàn xīn yáo

释义:胆战心摇  同“胆战心惊”。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  

24、胆裂魂飞  dǎn liè hún fēi

释义: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25、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出处: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26、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27、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8、风起云涌  fēng qǐ yún yǒng

释义:风起云涌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29、风雨交加  fēng yǔ jiāo jiā

释义: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30、风雨如晦  fēng yǔ rú huì

释义:风雨如晦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出处:《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31、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骇人听闻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32、骇人闻听  hài rén wén tīng

释义:骇人闻听  见“骇人听闻”。

出处:《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吴贤]忽一日仰天而叹,说出一句骇人闻听之言,道人生天地间,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儿,若做个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无之人,有何用处?”  

33、骨寒毛竖  gǔ hán máo shù

释义: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34、骨软筋麻  gǔ ruǎn jīn má

释义:骨软筋麻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35、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

释义:魂不附体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36、魂耗魄丧  hún hào pò sàng

释义:魂耗魄丧  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37、魂飘神荡  hún piāo shén dàng

释义:魂飘神荡  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吴衙内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楼在怀中。”  

38、魂飞胆丧  hún fēi dǎn sàng

释义:魂飞胆丧  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39、魂飞胆破  hún fēi dǎn pò

释义:魂飞胆破  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4回:“田龙秋听说,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  

40、魂飞胆颤  hún fēi dǎn chàn

释义:魂飞胆颤  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床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