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安静的成语(34个)(形容人多却很安静的成语)

xxmadmin 2024-03-24 18:00:16

人少安静的成语(形容人多却很安静的成语)(34个))

人少安静的成语(形容人多却很安静的成语):一律千篇,万籁俱寂,万籁无声,五积六受,人声鼎沸,仪静体闲,千篇一律,呆头呆脑,坐吃享福,娟好静秀,安安静静,寂然无声,心平气和,恭恭敬敬,恭默守静,悄无声息,摇旗呐喊,木头木脑,木雕泥塑,沉声静气,沉心静气,沉静寡言,沸反盈天,泥塑木雕,潇潇洒洒,稳稳当当,稳稳静静,粘皮着骨,起承转合,鸦雀无声,鸦默雀静,木鸡养到,悄然无声,凿四方眼儿。

1、一律千篇  yī lǜ qiān piān

释义:一律千篇  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出处: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  

2、万籁俱寂  wàn lài jù jì

释义:万籁俱寂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出处: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万籁无声  wàn lài wú shēng

释义:万籁无声  一点声音也没有。多形容自然环境的清静或冷清。

出处:唐 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  

4、五积六受  wǔ jī liù shòu

释义:五积六受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5、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释义:人声鼎沸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6、仪静体闲  yí jìng tǐ xián

释义:仪静体闲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7、千篇一律  qiān piān yī lǜ

释义:千篇一律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8、呆头呆脑  dāi tóu dāi nǎo

释义:呆头呆脑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9、坐吃享福  zuò chī xiǎng fú

释义:坐吃享福  呆板单调地生活,消极地,被动地生活,光吃和生长,别的什么也不干

10、娟好静秀  juān hǎo jìng xiù

释义:娟好静秀  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11、安安静静  ān ān jìng jìng

释义: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12、寂然无声  jì rán wú shēng

释义:寂然无声  寂静没有声音。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  

13、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释义: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14、恭恭敬敬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释义:恭恭敬敬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15、恭默守静  gōng mò shǒu jìng

释义:恭默守静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16、悄无声息  qiǎo wú shēng xī

释义:悄无声息  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17、摇旗呐喊  yáo qí nà hǎn

释义:摇旗呐喊  呐喊:奋力激呼。指古代作战时;摇动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出处: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18、木头木脑  mù tóu mù nǎo

释义: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出处: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19、木雕泥塑  mù diāo ní sù

释义: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20、沉声静气  chén shēng jìng qì

释义:沉声静气  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出处: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21、沉心静气  chén xīn jìng qì

释义:沉心静气  “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

出处: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22、沉静寡言  chén jìng guǎ yán

释义:沉静寡言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23、沸反盈天  fèi fǎn yíng tiān

释义:沸反盈天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24、泥塑木雕  ní sù mù diāo

释义:泥塑木雕  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出处: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25、潇潇洒洒  xiāo xiāo sǎ sǎ

释义:潇潇洒洒  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三折:“三魂儿潇潇洒洒,七魄儿怨怨哀哀,一灵儿荡荡悠悠。”  

26、稳稳当当  wěn wěn dāng dāng

释义:稳稳当当  牢靠妥当

出处:老舍《取钱》:“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  

27、稳稳静静  wěn wěn jìng jìng

28、粘皮着骨  nián pí zhuó gǔ

释义:粘皮着骨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29、起承转合  qǐ chéng zhuǎn hé

释义:起承转合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出处: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30、鸦雀无声  yā què wú shēng

释义:鸦雀无声  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31、鸦默雀静  yā mò què jìng

释义:鸦默雀静  默:静默。形容人们或活动场所非常安静。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默雀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叫我找园里来。”  

32、木鸡养到  mù jī yǎng dào

释义: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3、悄然无声  qiǎo rán wú shēng

释义:悄然无声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34、凿四方眼儿  záo sì fāng yǎn er

释义:凿四方眼儿  形容呆板固执,不会变通。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么大人了,要撒尿倒底说呀,怎么憋着不言语呢!还这么凿四方眼儿,一定要使个净桶。"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