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三国时期的词语(40个)(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时期)

xxmadmin 2024-03-07 21:00:39

形容三国时期的词语(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时期)(40个))

形容三国时期的词语(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三国时期):七擒七纵,三顾茅庐,乌合之众,光阴荏苒,初出茅庐,割须弃袍,势不可当,单刀赴会,反戈一击,器宇轩昂,大吉大利,大雨滂沱,威风凛凛,孔孟之道,强词夺理,摇摇欲坠,无名小卒,望梅止渴,木牛流马,步步为营,死心塌地,气宇轩昂,物伤其类,知遇之恩,笑容可掬,缓兵之计,羽扇纶巾,胸怀大志,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虚虚实实,诡计多端,赔了夫人又折兵,赤膊上阵,身不由己,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锦囊妙计,青山不老,鼎足三分。

1、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释义: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2、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乌合之众  wū hé zhī zhòng

释义: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4、光阴荏苒  guāng yīn rěn rǎn

释义:光阴荏苒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5、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6、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ào

释义:割须弃袍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7、势不可当  shì bù kě dāng

释义:势不可当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出处:《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8、单刀赴会  dān dāo fù huì

释义:单刀赴会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9、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

释义:反戈一击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0、器宇轩昂  qì yǔ xuān áng

释义: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11、大吉大利  dà jí dà lì

释义:大吉大利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12、大雨滂沱  dà yǔ páng tuó

释义: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13、威风凛凛  wēi fēng lǐn lǐn

释义:威风凛凛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出处: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14、孔孟之道  kǒng mèng zhī dào

释义: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15、强词夺理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6、摇摇欲坠  yáo yáo yù zhuì

释义:摇摇欲坠  摇摇:摇晃;动摇不稳的样子;欲:将要;坠:掉下来。摇摇晃晃;即将掉下来。形容很不稳定;就要掉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溃。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4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17、无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释义:无名小卒  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18、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望梅止渴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9、木牛流马  mù niú liú mǎ

释义:木牛流马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20、步步为营  bù bù wéi yíng

释义:步步为营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21、死心塌地  sǐ xīn tā dì

释义:死心塌地  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

出处: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22、气宇轩昂  qì yǔ xuān áng

释义:气宇轩昂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23、物伤其类  wù shāng qí lèi

释义:物伤其类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24、知遇之恩  zhī yù zhī ēn

释义: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25、笑容可掬  xiào róng kě jū

释义:笑容可掬  脸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形容笑容满面。掬:用双手捧起来。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26、缓兵之计  huǎn bīng zhī jì

释义:缓兵之计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27、羽扇纶巾  yǔ shàn guān jīn

释义: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8、胸怀大志  xiōng huái dà zhì

释义: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9、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释义: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30、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释义:草船借箭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31、虚虚实实  xū xū shí shí

释义:虚虚实实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32、诡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

释义:诡计多端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33、赔了夫人又折兵  péi lē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释义: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算计别人;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34、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5、身不由己  shēn bù yóu jǐ

释义:身不由己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36、身在曹营心在汉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释义: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处: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37、过五关斩六将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释义: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38、锦囊妙计  jǐn náng miào jì

释义:锦囊妙计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39、青山不老  qīng shān bù lǎo

释义:青山不老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40、鼎足三分  dǐng zú sān fēn

释义: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