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太主观的词语(40个)(形容主观利益的成语)

xxmadmin 2024-03-03 09:01:52

形容太主观的词语(形容主观利益的成语)(40个))

形容太主观的词语(形容主观利益的成语):不留余地,不着边际,不经之谈,个人主义,传闻失实,公而忘私,冷酷无情,凭空捏造,凭空臆造,出以公心,分我杯羹,卖主求荣,卖公营私,卖李钻核,反复无常,啖以重利,大公无私,大可不必,寡恩少义,寡恩薄义,寡情少义,寸利必得,得不补失,斤斤计较,明明白白,浑水摸鱼,海外奇谈,涸泽而渔,混水摸鱼,焚林而猎,焚林而田,百世之利,百年大业,竭泽而渔,街谈巷语,见利忘义,谷贱伤农,道听途说,顾全大局,得月较先。

1、不留余地  bù liú yú dì

释义:不留余地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2、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

释义:不着边际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3、不经之谈  bù jīng zhī tán

释义:不经之谈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4、个人主义  gè rén zhǔ yì

释义:个人主义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5、传闻失实  chuán wén shī shí

释义:传闻失实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

出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6、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释义: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7、冷酷无情  lěng kù wú qíng

释义:冷酷无情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出处: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8、凭空捏造  píng kōng niē zào

释义:凭空捏造  无事实依据地虚构。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9、凭空臆造  píng kōng yì zào

释义:凭空臆造  臆:主观。毫无根据地编造、虚构

出处:清·江藩《经解入门》:“凭空臆造,蔑古又熟甚哉!”  

10、出以公心  chū yǐ gōng xīn

释义:出以公心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以公心。”  

11、分我杯羹  fēn wǒ bēi gēng

释义: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2、卖主求荣  mài zhǔ qiú róng

释义:卖主求荣  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  

13、卖公营私  mài gōng yíng sī

释义:卖公营私  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出处:《魏书 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14、卖李钻核  mài lǐ zuān hé

释义:卖李钻核  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15、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16、啖以重利  dàn yǐ zhòng lì

释义:啖以重利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出处:《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17、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8、大可不必  dà kě bù bì

释义:大可不必  可:可以;必:肯定,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19、寡恩少义  guǎ ēn shǎo yì

释义:寡恩少义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这刘敏虽生在这寡恩少义的老子手内,有一个知疼着热的亲娘母子,二人相偎相靠,你惜我怜,还好过得日子。”  

20、寡恩薄义  guǎ ēn bó yì

释义:寡恩薄义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21、寡情少义  guǎ qíng shǎo yì

释义:寡情少义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神仙》:“岂寡情少义忍心害理者,方能为神仙耶?”  

22、寸利必得  cùn lì bì dé

释义: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23、得不补失  dé bù bǔ shī

释义:得不补失  见“得不偿失”。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24、斤斤计较  jīn jīn jì jiào

释义:斤斤计较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25、明明白白  míng míng bái bái

释义: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26、浑水摸鱼  hún shuǐ mō yú

释义:浑水摸鱼  浑水:浑浊的水。指在浑浊的水中摸鱼。比喻乘混乱时机捞取好处。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  

27、海外奇谈  hǎi wài qí tán

释义:海外奇谈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出处: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28、涸泽而渔  hé zé ér yú

释义:涸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文子 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9、混水摸鱼  hún shuǐ mō yú

释义:混水摸鱼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30、焚林而猎  fén lín ér liè

释义:焚林而猎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31、焚林而田  fén lín ér tián

释义:焚林而田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32、百世之利  bǎi shì zhī lì

释义:百世之利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33、百年大业  bǎi nián dà yè

释义:百年大业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34、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释义:竭泽而渔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35、街谈巷语  jiē tán xiàng yǔ

释义:街谈巷语  见“街谈巷议”。

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36、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37、谷贱伤农  gǔ jiàn shāng nóng

释义:谷贱伤农  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38、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9、顾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释义:顾全大局  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40、得月较先  dé yuè jiào xiān

释义:得月较先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