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正直善良的词语(40个)(形容人正直善良的成语)

xxmadmin 2024-02-28 18:03:40

描写人正直善良的词语(形容人正直善良的成语)(40个))

描写人正直善良的词语(形容人正直善良的成语):公正严明,不识好歹,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假公济私,光明正大,公正不阿,公而忘私,六亲不认,刚直不阿,勒索敲诈,卑躬屈膝,卑躬屈节,大义灭亲,大公无私,大公至正,奉公不阿,婢膝奴颜,官官相护,将心比心,将胸比肚,将计就计,慈眉善目,打家劫舍,持正不阿,掇臀捧屁,摧眉折腰,救灾恤患,明镜高悬,法不阿贵,浩然之气,点头哈腰,矜贫恤独,矜贫救厄,结党营私,赤子之心,阿意取容,阿谀奉承,阿谀逢迎,脸软心慈。

1、公正严明  gōng zhèng yán míng

释义:公正严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2、不识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释义:不识好歹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3、乐于助人  lè yú zhù rén

释义:乐于助人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4、乐善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释义: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5、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释义:假公济私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6、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7、公正不阿  gōng zhèng bù ē

释义:公正不阿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8、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释义: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9、六亲不认  liù qīn bù rèn

释义:六亲不认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出处: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10、刚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释义:刚直不阿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11、勒索敲诈  lè suǒ qiāo zhà

释义:勒索敲诈  勒索:强行索取财物。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

出处:徐朔方《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12、卑躬屈膝  bēi gōng qū xī

释义: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13、卑躬屈节  bēi gōng qū jié

释义:卑躬屈节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14、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15、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6、大公至正  dà gōng zhì zhèng

释义:大公至正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17、奉公不阿  fèng gōng bù ē

释义:奉公不阿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出处:《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18、婢膝奴颜  bì xī nú yán

释义:婢膝奴颜  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

出处:清 钮琇《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19、官官相护  guān guān xiāng hù

释义:官官相护  官吏相互包庇。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如今就是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不过认个承审不实,革职处分罢咧。”  

20、将心比心  jiāng xīn bǐ xīn

释义:将心比心  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21、将胸比肚  jiāng xiōng bǐ dù

释义:将胸比肚  犹将心比心。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22、将计就计  jiāng jì jiù jì

释义: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出处: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23、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释义: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24、打家劫舍  dǎ jiā jié shè

释义:打家劫舍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出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25、持正不阿  chí zhèng bù ā

释义:持正不阿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出处: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26、掇臀捧屁  duō tún pěng pì

释义:掇臀捧屁  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白长吉自捱进了身子,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  

27、摧眉折腰  cuī méi zhé yāo

释义:摧眉折腰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出处: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8、救灾恤患  jiù zāi xù huàn

释义:救灾恤患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  

29、明镜高悬  míng jìng gāo xuán

释义:明镜高悬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30、法不阿贵  fǎ bù ē guì

释义: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出处:韩非《韩非子 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1、浩然之气  hào rán zhī qì

释义: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2、点头哈腰  diǎn tóu hā yāo

释义:点头哈腰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33、矜贫恤独  jīn pín xù dú

释义: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出处:《魏书 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34、矜贫救厄  jīn pín jiù è

释义:矜贫救厄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35、结党营私  jié dǎng yíng sī

释义: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36、赤子之心  chì zǐ zhī xīn

释义:赤子之心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7、阿意取容  ē yì qǔ róng

释义:阿意取容  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出处:《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38、阿谀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释义:阿谀奉承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39、阿谀逢迎  ē yú féng yíng

释义:阿谀逢迎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40、脸软心慈  liǎn ruǎn xīn cí

释义:脸软心慈  软:和软;慈:慈善。脸面和软,心地善良。形容人不仅外表和善,心地也很仁厚。

出处:软:和软;慈:慈善。脸面和软,心地善良。形容人不仅外表和善,心地也很仁厚。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