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语(31个)(形容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的成语)

xxmadmin 2024-02-15 06:05:27

形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语(形容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的成语)(31个))

形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语(形容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的成语):一模一样,不近人情,事与愿违,云泥之别,判若鸿沟,十万八千里,大同小异,大失所望,大有径庭,大相径庭,天壤之别,天壤之觉,天差地远,天悬地隔,如出一辙,截然不同,无可奈何,毫发不爽,求全责备,泾渭分明,海市蜃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相差无几,空中楼阁,耳目之欲,迥然不同,适得其反,镜花水月,雾里看花,黄梁美梦,天差地别。

1、一模一样  yī mú yī yàng

释义:一模一样  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2、不近人情  bù jìn rén qíng

释义:不近人情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3、事与愿违  shì yú yuàn wéi

释义: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4、云泥之别  yún ní zhī bié

释义:云泥之别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5、判若鸿沟  pàn ruò hóng gōu

释义:判若鸿沟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6、十万八千里  shí wàn bā qiān lǐ

释义:十万八千里  形容相距极远。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7、大同小异  dà tóng xiǎo yì

释义:大同小异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出处: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8、大失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释义:大失所望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9、大有径庭  dà yǒu jìng tíng

释义:大有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0、大相径庭  dà xiāng jìng tíng

释义:大相径庭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1、天壤之别  tiān rǎng zhī bié

释义:天壤之别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12、天壤之觉  tiān rǎng zhī jué

释义:天壤之觉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13、天差地远  tiān chā dì yuǎn

释义:天差地远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出处:鲁迅《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14、天悬地隔  tiān xuán dì gé

释义:天悬地隔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15、如出一辙  rú chū yī zhé

释义:如出一辙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16、截然不同  jié rán bù tóng

释义:截然不同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17、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释义: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18、毫发不爽  háo fà bù shuǎng

释义:毫发不爽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处: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19、求全责备  qiú quán zé bèi

释义:求全责备  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  

20、泾渭分明  jīng wèi fēn míng

释义:泾渭分明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21、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释义:海市蜃楼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22、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lài há mɑ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释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天上飞翔的天鹅。比喻痴心妄想。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23、相差无几  xiāng chà wú jǐ

释义:相差无几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24、空中楼阁  kōng zhōng lóu gé

释义:空中楼阁  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出处:唐 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25、耳目之欲  ěr mù zhī yù

释义:耳目之欲  欲:欲望。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欲望

出处: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26、迥然不同  jiǒng rán bù tóng

释义:迥然不同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27、适得其反  shì dé qí fǎn

释义:适得其反  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

出处: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28、镜花水月  jìng huā shuǐ yuè

释义:镜花水月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出处: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29、雾里看花  wù lǐ kàn huā

释义:雾里看花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30、黄梁美梦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释义:黄梁美梦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31、天差地别  tian cha di bie

释义:天差地别  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就像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一样。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