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书字的词语四字(40个)(包含书字的成语_包含书字的四字词语)

xxmadmin 2024-02-07 15:00:11

含有书字的词语四字(包含书字的成语_包含书字的四字词语)(40个))

含有书字的词语四字(包含书字的成语_包含书字的四字词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燔书阬儒,不刊之书,不可胜书,丹书白马,丹书铁券,丹书铁契,伴食中书,公车上书,博览群书,咄咄书空,大书特书,奋笔疾书,官样文书,废书而叹,燔书坑儒,白面书郎,秉笔直书,虫书鸟篆,衡石量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三余,读书三到,读书得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读书种子,郝隆晒书,闭户读书,闭门读书,飞书走檄,废书长叹,刺股读书,车同轨,书同文,鹅笼书生,裁书叙心,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奋笔直书,读书君子,谤书一箧。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ú shū pò wàn juàn,xià bǐ rú yǒu shén

释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燔书阬儒  fán shū gāng rú

释义: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3、不刊之书  bù kān zhī shū

释义: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处: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4、不可胜书  bù kě shēng shū

释义:不可胜书  胜:尽;书:书写,记载。不是用文字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出处: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5、丹书白马  dān shū bái mǎ

释义: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6、丹书铁券  dān shū tiě quàn

释义: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 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7、丹书铁契  dān shū tiě qì

释义: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8、伴食中书  bàn shí zhōng shū

释义: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出处:《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9、公车上书  gōng chē shàng shū

释义:公车上书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10、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释义:博览群书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11、咄咄书空  duō duō shū kōng

释义: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出处:《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12、大书特书  dà shū tè shū

释义:大书特书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出处: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13、奋笔疾书  fèn bǐ jí shū

释义: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出处: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14、官样文书  guān yàng wén shū

释义:官样文书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  

15、废书而叹  fèi shū ér tàn

释义: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16、燔书坑儒  fán shū kēng rú

释义: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17、白面书郎  bái miàn shū láng

释义: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18、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19、虫书鸟篆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释义:虫书鸟篆  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20、衡石量书  héng shí liàng shū

释义: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ú wàn juàn shū,xíng wàn lǐ lù

释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指很多。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

出处: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最好有‘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22、读书三余  dú shū sān yú

释义: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23、读书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释义: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24、读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释义: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2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释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6、读书破万卷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释义: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7、读书种子  dú shū zhǒng zǐ

释义: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28、郝隆晒书  hǎo lóng shài shū

释义:郝隆晒书  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29、闭户读书  bì hù dú shū

释义: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隋书 卢思道传》:“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才子。”  

30、闭门读书  bì mén dú shū

释义: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31、飞书走檄  fēi shū zǒu xí

释义: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出处: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32、废书长叹  fèi shū cháng tàn

释义:废书长叹  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33、刺股读书  cì gǔ dú shū

释义: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34、车同轨,书同文  chē tóng guǐ,shū tóng wén

释义:车同轨,书同文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35、鹅笼书生  é lóng shū shēng

释义:鹅笼书生  比喻幻中生幻,变化无常。

出处:晋·荀氏《灵鬼志》  

36、裁书叙心  cai shu xu xin

释义: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37、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gòng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释义: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38、奋笔直书  fèn bǐ zhí shū

释义:奋笔直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出处:清·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39、读书君子  dú shū jūn zǐ

释义: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40、谤书一箧  bàng shū yī qiè

释义:谤书一箧  谤书:毁谤别人的文书;箧:箱子。比喻私下对人攻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