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重量很重的四字成语(35个)(形容重量合适的成语)

xxmadmin 2024-02-04 12:01:03

形容重量很重的四字成语(形容重量合适的成语)(35个))

形容重量很重的四字成语(形容重量合适的成语):一呼百应,一点一滴,不分上下,不失毫厘,不失黍絫,不差累黍,不爽累黍,事无大小,八方呼应,力敌千钧,千斤重担,千钧重负,墨丈寻常,如不胜衣,孤掌难鸣,寸积铢累,彼此一样,总而言之,拍案惊奇,擘两分星,是非颠倒,民怨沸腾,清清楚楚,衡石量书,轻于鸿毛,轻如鸿毛,重于泰山,锱铢必较,雷厉风行,雷霆万钧,八两半斤,半斤八面,丝毫不差,不堪重负,声气相通。

1、一呼百应  yì hū bǎi yìng

释义:一呼百应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2、一点一滴  yī diǎn yī dī

释义:一点一滴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3、不分上下  bù fēn shàng xià

释义:不分上下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4、不失毫厘  bù shī háo lí

释义:不失毫厘  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5、不失黍絫  bù shī shǔ lěi

释义:不失黍絫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出处:《汉书 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  

6、不差累黍  bù chā lěi shǔ

释义: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7、不爽累黍  bù shuǎng lèi shǔ

释义:不爽累黍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8、事无大小  shì wú dà xiǎo

释义:事无大小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出处:《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9、八方呼应  bā fāng hū yìng

释义:八方呼应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

出处: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10、力敌千钧  lì dí qiān jūn

释义:力敌千钧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出处:《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11、千斤重担  qiān jīn zhòng dàn

释义:千斤重担  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12、千钧重负  qiān jūn zhòng fù

释义:千钧重负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出处:《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13、墨丈寻常  mò zhàng xún cháng

释义:墨丈寻常  古代重量单位,1墨=5尺,1丈=2墨;1寻=8尺,1常=2寻。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14、如不胜衣  rú bù shèng yī

释义:如不胜衣  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15、孤掌难鸣  gū zhǎng nán míng

释义:孤掌难鸣  孤:单独;鸣:叫。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出处:韩非《韩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6、寸积铢累  cùn jī zhū lěi

释义:寸积铢累  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铢为一两。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

出处:宋 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  

17、彼此一样  bǐ cǐ yī yàng

18、总而言之  zǒng ér yán zhī

释义:总而言之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出处:《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  

19、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擘两分星  bò liǎng fēn xīng

释义:擘两分星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

出处: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21、是非颠倒  shì fēi diān dǎo

释义:是非颠倒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22、民怨沸腾  mín yuàn fèi téng

释义:民怨沸腾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23、清清楚楚  qīng qīng chǔ chǔ

释义:清清楚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24、衡石量书  héng shí liàng shū

释义: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25、轻于鸿毛  qīng yú hóng máo

释义: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6、轻如鸿毛  qīng rú hóng máo

释义:轻如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出处: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27、重于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释义:重于泰山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8、锱铢必较  zī zhū bì jiào

释义:锱铢必较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出处:《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29、雷厉风行  léi lì fēng xíng

释义: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30、雷霆万钧  léi tíng wàn yūn

释义:雷霆万钧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31、八两半斤  bā liǎng bàn jīn

释义:八两半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9回:"像你两个,一对材料,真是八两半斤。"  

32、半斤八面  bàn jīn bā miàn

释义:半斤八面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33、丝毫不差  sī háo bù chà

释义:丝毫不差  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长城公下至德二年》:"于是以阳惠朗为太市令,暨慧景为尚书金、仓都令史,二人家本小吏,考校簿领,纤毫不差;然皆不达大体,督责苛碎,聚敛无厌,士民嗟怨。"  

34、不堪重负  bu kan zhong fu

释义:不堪重负  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

35、声气相通  shēng qì xiāng tōng

释义:声气相通  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