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的意思|子不语怪是什么意思
zǐ bù yǔ guài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结构类型】: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古代成语
【繁体字形】:子不語恠
【英文翻译】:Children don't talk strange
子不语怪意思
解释:
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语法:
子不语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
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阵。”
子不语怪成语接龙
子不语怪怪诞不经经天纬地地动山摧摧坚陷敌敌对分子子女玉帛更多子不语怪成语造句
1、“子不语怪、力、乱、神”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2、云海观里的神像并不是很多,许多神像甚至齐云都叫不出名字来,子不语怪力神谈,齐云常年读诗书,倒也没有细细的究查这些神像是什么神灵了。3、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4、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圣人都避讳谈论鬼怪,不见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鬼怪。5、《论语》还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大量的古代神话,肯定就被孔子这位文化传统的掌门人当成说不得的“怪力乱神”。成语子不语怪单字解释
子读音:zǐ子z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姓。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天王老子屎盆子子曰诗云不读音:bùfǒu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一丁不识万变不离其宗悔不当初一不作,二不休语读音:yǔyù
语yǔyù
[yǔ]
1.话:~言。~音。汉~。外~。成~。千言万~。
2.说:细~。低~。不言不~。默默不~。
3.谚语;成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旗~。灯~。
5.姓。
[yù]
告诉:不以~人。
一语为重一语九鼎村学究语俗语常言怪读音:guài
怪guài
1.奇怪:~事。古~。
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他。
3.副词。非常;很:~好听的。
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怪事咄咄少所见,多所怪群犬吠所怪怪形怪状
与子不语怪相关的成语
不一而足不三不四不上不下不上不落不世之业不世之仇不世之功不世之略不丧匕鬯不丰不俭不丰不杀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已甚不主故常不义之财不乏先例不乏其人不习地土不习水土不了不当不了了之不了而了不事边幅不二法门与子不语怪相关的歇后语
不炸嘴的石榴不栽果树吃桃子不听曲子听评书不熟的葡萄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不识字的人看布告不碰南墙不回头不开花的玫瑰不敬东家(受人雇用或聘请的人称他的主人)散伙计不叫喊的狗不叫的黄蜂不见棺材不落泪不会喝酒伴醉客不共戴天的敌人不放酱油烧猪蹄不放酱油浇猪爪不犯王法坐大牢不到黄河心不死子不语怪其他相关
zi开头的成语bu开头的成语yu开头的成语guai开头的成语带子的成语带不的成语带语的成语带怪的成语带子的组词带不的组词带语的组词带怪的组词 tag标签: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