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八卦的人的词语(30个)(形容八卦多事的成语)

xxmadmin 2024-01-27 09:01:14

形容八卦的人的词语(形容八卦多事的成语)(30个))

形容八卦的人的词语(形容八卦多事的成语):膏唇岐舌,七嘴八舌,之乎者也,人多口杂,人多嘴杂,冷讥热嘲,反复无常,多嘴多舌,多种多样,大发议论,戟指嚼舌,搬口弄舌,搬唇递舌,搬弄是非,改口沓舌,称功颂德,膏唇拭舌,诗云子曰,豁口截舌,貂裘换酒,雕虫小技,鼓唇咋舌,鼓唇弄舌,鼓唇摇舌,鼓舌扬唇,鼓舌掀簧,鼓舌摇唇,膏唇试舌,挑拨是非,一画开天。

1、膏唇岐舌  gào chún qí shé

释义:膏唇岐舌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出处: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岐舌,以诳知己。"  

2、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释义: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3、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释义:之乎者也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出处: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4、人多口杂  rén duō kǒu zá

释义:人多口杂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5、人多嘴杂  rén duō zuǐ zá

释义: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6、冷讥热嘲  lěng jī rè cháo

释义:冷讥热嘲  冷:不热情;讥:讥讽;嘲:嘲笑。尖锐、辛辣的嘲笑和讥讽

出处:清·袁枚《随园三十二种·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7、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8、多嘴多舌  duō zuǐ duō shé

释义:多嘴多舌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9、多种多样  duō zhǒng duō yàng

释义:多种多样  多方面,各种各样或有变化

出处: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10、大发议论  dà fā yì lùn

释义:大发议论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谈起来,一会儿大发议论,一会儿又竭力恭维。”  

11、戟指嚼舌  jǐ zhǐ jiáo shé

释义: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12、搬口弄舌  bān kǒu nòng shé

释义:搬口弄舌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13、搬唇递舌  bān chún dì shé

释义: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14、搬弄是非  bān nòng shì fēi

释义:搬弄是非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15、改口沓舌  gǎi kǒu tà shé

释义:改口沓舌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16、称功颂德  chēng gōng sòng dé

释义:称功颂德  称颂功德。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17、膏唇拭舌  gāo chún shì shé

释义:膏唇拭舌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18、诗云子曰  shī yún zǐ yuē

释义:诗云子曰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出处: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19、豁口截舌  huō kǒu jié shé

释义:豁口截舌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20、貂裘换酒  diāo qiú huàn jiǔ

释义:貂裘换酒  貂裘:貂皮做的大衣。用貂皮大衣换酒喝。形容宝贵者放荡不羁的生活。

出处:宋 张辑《贺新郎 乙未冬别冯可久》:“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  

21、雕虫小技  diāo chóng xiǎo jì

释义:雕虫小技  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22、鼓唇咋舌  gǔ chún zǎ shé

释义:鼓唇咋舌  同“鼓唇摇舌”。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23、鼓唇弄舌  gǔ chún nòng shé

释义: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24、鼓唇摇舌  gǔ chún yáo shé

释义:鼓唇摇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25、鼓舌扬唇  gǔ shé yáng chún

释义:鼓舌扬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26、鼓舌掀簧  gǔ shé xiān huáng

释义:鼓舌掀簧  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27、鼓舌摇唇  gǔ shé yáo chún

释义:鼓舌摇唇  同“鼓唇摇舌”。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28、膏唇试舌  gāo chún shì shé

释义:膏唇试舌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出处:《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29、挑拨是非  tiao bo shi fei

释义:挑拨是非  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播弄是非,调唆。故意挑起事端,惹是生非。

30、一画开天  yī huà kāi tiān

释义:一画开天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画,干为天,故指“一画开天”。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