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形容愤怒的成语(40个)

xxmadmin 2024-01-24 21:03:50

文言文里形容愤怒的成语(40个))

文言文里形容愤怒的成语:不顾一切,令人发指,冲冠眦裂,勃然变色,勃然大怒,发上冲冠,发指眦裂,发踊冲冠,叱咤风云,大发雷霆,忿然作色,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恼羞变怒,恼羞成怒,惊涛怒浪,愤愤不平,戟指怒目,敢怒敢言,横眉努目,横眉怒目,横眉怒视,火上浇油,火冒三丈,狂风怒号,疾言厉色,目光如炬,瞋目切齿,瞋目扼腕,积羞成怒,老羞成怒,艴然不悦,赫然而怒,金刚怒目,难于启齿,雷嗔电怒,雷霆之怒,鲸波怒浪,脸红筋暴。

1、不顾一切  bù gù yī qiè

释义:不顾一切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2、令人发指  lìng rén fà zhǐ

释义:令人发指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3、冲冠眦裂  chōng guàn zì liè

释义: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4、勃然变色  bó rán biàn sè

释义:勃然变色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5、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释义:勃然大怒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6、发上冲冠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释义:发上冲冠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出处: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7、发指眦裂  fà zhǐ zì liè

释义:发指眦裂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8、发踊冲冠  fā yǒng chōng guàn

释义:发踊冲冠  同“发上冲冠”。

出处: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9、叱咤风云  chì zhà fēng yún

释义:叱咤风云  叱咤:发怒吆喝。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

出处:《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论》:“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  

10、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释义:大发雷霆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11、忿然作色  fèn rán zuò sè

释义:忿然作色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12、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释义:怒不可遏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3、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怒发冲冠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4、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释义: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15、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释义:恼羞变怒  见“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16、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17、惊涛怒浪  jīng tāo nù làng

释义:惊涛怒浪  同“惊涛骇浪”。

出处: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18、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不平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19、戟指怒目  jǐ zhǐ nǔ zhāng

释义:戟指怒目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20、敢怒敢言  gǎn nù gǎn yán

释义: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21、横眉努目  héng méi nǔ mù

释义:横眉努目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22、横眉怒目  héng méi nù mù

释义:横眉怒目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23、横眉怒视  héng méi nù shì

释义:横眉怒视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24、火上浇油  huǒ shàng jiāo yóu

释义:火上浇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处: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25、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火冒三丈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26、狂风怒号  kuáng fēng nù háo

释义:狂风怒号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7、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释义: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28、目光如炬  mù guāng rú jù

释义:目光如炬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29、瞋目切齿  chēn mù qiè chǐ

释义:瞋目切齿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30、瞋目扼腕  chēn mù è wàn

释义:瞋目扼腕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出处:商鞅《商君书 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  

31、积羞成怒  jī xiū chéng nù

释义:积羞成怒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32、老羞成怒  l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老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33、艴然不悦  fú rán bù yuè

释义:艴然不悦  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出处: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34、赫然而怒  hè rán ér nù

释义:赫然而怒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35、金刚怒目  jīn gāng nù mù

释义:金刚怒目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出处: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36、难于启齿  nán yǐ qǐ chǐ

释义:难于启齿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  

37、雷嗔电怒  léi chēn diàn nù

释义:雷嗔电怒  暴怒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38、雷霆之怒  léi tíng zhī lù

释义:雷霆之怒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39、鲸波怒浪  jīng bō nù làng

释义:鲸波怒浪  犹言惊涛骇浪。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端午龙舟》:“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蠲首,络绎于鲸波怒浪间。”  

40、脸红筋暴  liǎn hóng jīn bào

释义:脸红筋暴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tag标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